新闻资讯
凯发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四城联动将建设七大功能组团
发布时间:2023-12-02
  |  
阅读量:
字号:
A+ A- A

  凯发11月30日,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,西安、咸阳、铜川凯发、渭南四城将打造建设七大功能组团,交通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政务服务将互通互联,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。

  11月30日,西安市政府发布了《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》(以下简称《计划》),为落实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》,加快推进《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》实施,促进西安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,西安市、咸阳市、铜川市、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共同制定了本行动计划。

  《计划》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,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和竞争力显著增强,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,非省会功能有序疏解,西安—咸阳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,周边城镇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,城市间同城化一体化融合发展机制更加健全,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。

 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,初步建成网络化、多层次、综合立体交通网,实现都市圈1小时通勤;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推进,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,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全面建成,承担实施一批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,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.2%以上。

  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、现代服务业为重点、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,富平阎良、高陵泾河新城三原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、临渭华州、耀州、杨凌武功周至、乾县礼泉七大功能组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有效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。

  多元共治的生态保护格局基本确立,多层次区域生态网络不断健全,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明显进展凯发。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,教育、医疗、社保、养老、文化、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均衡化、现代化、便捷化,区域城乡协同治理能力显著增强,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不断完善,应急防控能力显著提高,城市安全发展水平整体提升。

  三年行动计划将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推进西安—咸阳一体化,更好发挥西安领头作用、咸阳主体作用、西咸新区纽带作用,加快打造一批实体性和功能性强的支撑平台。

  加快推进北跨发展,将渭北区域和渭河两岸打造成为交通高效便捷、生态宜居宜业、功能配套齐全、充满创新活力的产城融合现代新城和新型城镇化的西安典范。推进都市圈核心区与周边区域高速铁路、城际铁路、市域(郊)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“四网融合”,高速公路、国省干线、市政公路有机衔接,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、便捷换乘,大力提升服务能力、质量、效益和品质,为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提供重要基础支撑。

  建设都市圈七大功能组团,富平阎良组团,打造西安—渭南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点;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,推动西安经开区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、三原高新区协同发展、一体布局,培育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千亿级产业发展功能组团;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,共同建设现代化航空新城;临渭华州组团,建设集文化创意、绿色康养、休闲度假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功能完备、环境优美、服务设施一流的高新技术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城市新区;耀州组团,创建铜川国家高新区,推动耀州老城区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;杨凌武功周至组团,优化西安主城区与杨凌武功周至组团交通网络连接;乾县礼泉组团,加快推进礼泉融入咸阳主城区发展,主动承接西安、咸阳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。

  西安都市圈将探索建立居民服务“一卡通” 并建立都市圈内教育集团、学校联盟

  在交通方面,将加快推动交通能源等设施互联互通,建设通畅便捷都市圈。研究编制西安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,启动编制西安都市圈市域(郊)铁路发展规划。加强都市圈公路网络高效连接,推动形成都市圈高效公路网。提升都市圈航空机场服务效能,打造以西安都市圈为核心的国家区域性通航服务网络。加密优化城际班线交通连接,建立毗邻地区公共交通跨市运营管理机制。完善都市圈物流体系,实施多式联运,实现一体化发展。

  政务办事方面,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,实施都市圈政务联通互认工程,梳理公布都市圈通办事项清单,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、同标准办理。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,拓展电子证照应用和服务领域,推动实现都市圈电子证照互通互认,推进政务服务事项“免证办”凯发,实现更多都市圈通办事项网上办、掌上办、一次办。

  就业、教育合作方面,将深化区域人力资源协作,推动都市圈内优质高职院校加强合作,与中职学校开展“3+2”联合办学,组建都市圈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和联盟,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办高质量职业教育。

  创新跨区域教育合作方式,推动建立都市圈内教育集团、学校联盟,引导有条件的学校在都市圈内开办分校,推进校长、骨干教师跨市交流。推动铜川建设公办大学或引进省属本科院校分校区落地建设。推动都市圈内高等学校开展联合办学,深化课程互选、学分互认、教师互聘等方面的合作,共建共用院校科研实验室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和实训基地。

  医疗方面,将加强都市圈医疗卫生服务合作,以建立国家和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重点,在都市圈布局建设临床医学中心或分中心,支持铜川建设省级中医特色医院项目,“四市一区”联合组建重大疫情处置队伍,建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响应、协同处置和应急救援机制。

  养老方面,将推动都市圈养老服务加快发展,统筹规划区域养老产业布局,制定区域内产业资本和品牌机构进入当地养老市场指引,建设渭南银发经济产业园、秦汉大健康产业园、临渭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园,共同推进养老产业发展。

  同时提升跨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,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“一卡通”,在交通出行、旅游观光、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“同城待遇”。

 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,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迁移政策,探索实施西安都市圈内城乡居民户口通迁政策。完善西安市落户政策,其他城市和建制镇全面放宽落户限制。西咸新区探索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,吸引中心城区人口向西咸新区转移。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,完善随迁子女就学、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政策,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。